造字法:会义
参考链接: 冒 免 冕
巾族
冠,篆文(冃,即“冒”,帽子)(人)(寸,抓),表示将帽子戴在头上。造字本义:古代男子成年(20岁)礼,手持帽子戴在头上。隶书变化了篆文字形中的“帽子”形象。古代称戴帽为“冠”;称脱帽为“免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冠,絭也。所以絭髮,弁冕之緫名也。从冂,从元,元亦聲。冠有法制,从寸。
附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冠,卷束。是用来卷束头发的饰物,是戴帽子这一动作的泛称。字形采用“冂、元、寸”会义,“元”也作声旁。因为戴帽子有尊卑等
级制度,所以字形采用“寸”作边旁。
在思考亚字:【为何冠是第一 而亚是第二?此说法何时开始?】—————冠原始义=人工覆盖(房子、人头、粮仓......不单单是帽子/不会代替帽子,否则无需“帽冒”两字)———————而亚 是冠下面的地穴居所(据考古报告殷代因为技术、费用等原因,仍很多半下沉地穴作居所:挖地成室(亚)/上造盖子(冠)———————于是 冠是顶部 而下来就是 亚部。这就是冠亚的始源。
个人觉得,应该先把基本部件的含义展示出来,比如此处就可以先解释“冃”,再由“冃”引申出“冒”,由“冒”引申出“帽”。虽然“冃”不是常用字了,但在解释上很有利。 此外,对于“冠”字的理解,以前多少有疑惑之处,今观陈老师之文,豁然开朗。
感谢千晓的意见!是的,“冃”应该收入,单独解释;本页中的链接“冒”包含了“冃”的解释。
很尴尬,不过更丰富点。
美女的评论很神秘。
1、 “象形字典”存在的问题很多,需要大量更新字形资料和修改解说。但为了集中精力提高字典扩展的工作进度,本站长将减少网页更新,并
从2015年4月12日开始两年左右的时间里,原则上不再回复网友们的评论,直至4000字头的扩展、网站改版升级的任务结束。改版后网站将
加强用户评论互动功能,并在会员中心提示评论的回复状态;在网页的评论位置,可以根据评论主题、评论日期、用户昵称,查看所有评论。
2、 请用2-7字的标准中文昵称提交评论。使用含义不明的单字、拼音、单纯数字串、字母串的评论,将无法通过审核。谢谢配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