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字法:会义
参考链接: 即 既 饮 吹 含 香
食族
食,甲骨文(朝下的“口”,表示低头吃东西;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唾星)(有脚的盛器),低头吃东西。造字本义:津津有味地进餐。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。有的金文将盛器的“豆”写成。篆文将金文字形中豆器的脚部写成“匕”(匙子),表示持“匙”进食。隶书将篆文的“匕”写成不知所云的。在古代,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“饭”* ;有吃有喝的正餐为“食”;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“餐”*;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“享”* 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食,一米也。从皀,亼聲。或說亼皀也。凡食之屬皆从食。
附 白话版《说文解字》:食,一粒米。字形采用“皀”作边旁,采用“亼”作声旁。也有的人说,字形是由“亼、皀”会义。所有与食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食”
作边旁。
①本义,动词:津津有味地进餐 shí。 食补 食疗 食草 食肉 食道 食管 食指 食客 食量 食相 食性 食欲 食品 食物 食谱 食堂
食糖 食盐 食油 食用 食不甘味 食古不化 / 日食 月食 吞食 自食其言 彼月而食,则维其常。——《诗 • 小雅 • 十月之交》 自我组尔,三岁食贫。——《诗 • 卫风 • 氓》 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——《易 • 丰》 三年春王二月,己巳,日有食之。——《左传 • 隐公三年经》 食舍肉。——《左传 • 隐公元年》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,月食则修刑。——《管子 • 四时》 长铗归来乎,食无鱼!——《战国策 • 齐策四》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,无使乏。——《战国策 • 齐策》 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——《孟子 • 梁惠王上》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,致食客三千人。——《史记 • 魏公子列传》 ②动词:喂养,宴请 sì。 义项后由“饲”代替。 饮之食之,教之诲之。——《诗 • 小雅 • 绵蛮》 彼留子国,将其来食。——《诗 • 王风 • 丘中有麻》 饷食宾射,共其膳羞之牛。——《周礼 • 地官》 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草具。——《战国策 • 齐策》 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——《史记 • 商君列传》 谨食之,时而献焉。——唐 •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——唐 • 韩愈《杂记》 ③名词:可吃的东西 shí。 / 粗食 美食 副食 主食 狗食 鸡食 粮食 面食 肉食 觅食 剔食 挑食 丰衣足食 食,饣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。——《论语 • 卫灵公》 甘其食,美其服。——《老子》 掌王之食饮。——《周礼 • 膳夫》 治其粮与其食。——《周礼 • 廪人》 共王及后之六食。——《周礼 • 馔人》 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矣。——《左传 • 隐公元年》 籍兵乞食于西周。——《战国策 • 西周策》 食太阴在卯穰。——《史记 • 货殖列传》 食,谓农殖嘉谷,可食之物。——《汉书 • 食货志》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——《三国志 • 诸葛亮传》 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——唐 •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两点指示符号应理解为食物冒着热气,屋顶结构表示在室内。
食的本义应该是聚集的米吧
像人张口吃器皿里的东西。
食有可能是指一种礼器~簋,上面的一部分表示器物的盖,下面表示器物本身,中间的一横表示盛放的东西。
1、 “象形字典”存在的问题很多,需要大量更新字形资料和修改解说。但为了集中精力提高字典扩展的工作进度,本站长将减少网页更新,并
从2015年4月12日开始两年左右的时间里,原则上不再回复网友们的评论,直至4000字头的扩展、网站改版升级的任务结束。改版后网站将
加强用户评论互动功能,并在会员中心提示评论的回复状态;在网页的评论位置,可以根据评论主题、评论日期、用户昵称,查看所有评论。
2、 请用2-7字的标准中文昵称提交评论。使用含义不明的单字、拼音、单纯数字串、字母串的评论,将无法通过审核。谢谢配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