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本义,动词:锤击钢锥,在木石上挖孔钻洞。 凿井 凿刻 凿空 凿粟 凿壁偷光 凿木为舟 凿山开路 / 穿凿 开凿 挖凿 开山凿石
穿凿附会 丁公凿井 匡衡凿壁
凿,穿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凿,有所穿凿也。——《释名 • 释用器》
凿,穿也。——《广雅 • 释诂三》
凿,穿空也。——《集韵 • 号韵》
凿,穿孔也。——《类篇 • 金部》
二之日,凿冰冲冲。——《诗 • 豳风 • 七月》
所恶于智者,为其凿也。——《孟子 • 离娄下》
重木刊凿之。——《仪礼 • 士丧礼》
疏三江,凿五湖。——《管子 • 轻重戊》
中刑用刀锯,其次用钻凿。——《汉书 • 刑法志》
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,然张骞凿空,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。——《史记 • 大宛陈列传》
凿地为坎。——《汉书 • 李广苏建传》
万人凿盘石,无由达江浒。——唐 • 李白《丁都护歌》
钻凿不用,狱讼以衰。——唐 • 柳宗示《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六首》
齐公凿新河,万古流不绝。——唐 • 李白《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》
凿,黥刑也,以墨涅其面。——宋 • 王键《刑书释名》
水凿之穴。——宋 •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千锤万凿出深山。——明 • 于谦《石灰吟》
此类他无注释可考,与其凿也,毋宁阙之。——明 •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》
那婆子揪住郓哥,凿上两个栗暴。——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十四回
有掘地得金罗汉一尊者,乃以手凿其头不已,问:“那十七尊何在?”——明 • 冯梦龙《笑府 • 刺俗》
大进步对手凿。——明 • 茅元仪《武备志 • 陈练制 • 教艺八》
既不若先儒之窒,又不为近代之凿。——清 • 全祖望《跋夏柯山 • 尚书解》
②形容词:痕迹深刻的,确切而无法消除的。 凿凿 / 确凿 言之凿凿
凿,鲜明貌。——《集韵 • 铎韵》
扬之水,白石凿凿。——《诗 • 唐风 • 扬之水》
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,皆凿凿可据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 • 滇游日记三》
《啸亭杂录》言之凿凿,谅非臆造。——清 • 李伯元《南亭笔记》
然据其所言,乃凿然中理。——清 •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• 如是我闻二》
③名词:用以挖钻硬物的粗大钢钉。 凿齿 凿子 / 方凿 平凿 斧凿 斧凿痕 菱形凿 圆弧凿
凿,所 穿木也。——《说文 • 金部》
释椎凿而上。——《庄子 • 天道》
心无天游,则六凿相攘。——《庄子 • 外物》
天下好知,而百姓求竭矣。于是乎锯制焉,绳墨杀焉,椎凿决焉。——《庄子》
凿齿持盾。——《山海经 • 海外南经》
利锥不知方凿。——《尸子》
其次用钻凿。——《汉书 • 刑法志》
凿所以入木者,槌叩之也。——《论衡 • 效力》
凡凿,熟铁锻成,嵌钢于口,其本空圆,以受木柄。——《天工开物 • 锤锻 • 凿》
春笋般指头儿十个,与张弓怎发金凿。——金 •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
箭插着钢凿,弓控着花梢。——元 • 关汉卿《哭存孝》
折昝先锋着箭凿。——元 • 佚名《衣袄车》
依稀毋乃鬼斧凿,窈冥若有神丁锤。——清 • 黄景仁《游四明山放歌》
④名词:孔洞,榫眼,凹槽,隧道。 凿枘 / 枘凿 圆凿 方枘圆凿
凿,穴也。——《集韵 • 号韵》
凿,所凿之空为凿。——《六书故 • 地理一》
凡辐,量其凿深,以为幅广。——《周礼 • 考工记 • 轮人》
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——战国 • 楚 • 宋玉《九辨》
辐之入毂,各值其凿,不得相通。——《淮南子 • 说林》
持方枘欲内圜凿,其能入乎?——《史记 • 孟子荀卿列传》
其后牧儿亡羊,羊入其凿。——《汉书 • 楚元王传附刘向》
(轴)当颈尾之中而设之凿,当衡之中而设之枘。衡,衡也;轴,纵也。凿枘而合之,欲其固也。——《农政全书 • 泰西水法上》